衡水市行政学院     衡水市社会主义学院

衡水市情研究2022年第4期-总第239期-赵亚凡

首页    市情研究    衡水市情研究2022年第4期-总第239期-赵亚凡





4

(总239期)


中共衡水市委党校主  2022121 签发人:郑彦敏


衡水市建立健全文明城市

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研究

赵亚凡

2020年我市成功创成省级文明城市,进而成功入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水平。这标志着经过不懈努力,衡水城市文明又迈入新时代,正式踏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征程2021年是衡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一年,创城工作扎实起步,广大干部群众干劲十足。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对于巩固扩大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推动文明创建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轨道


领导批示: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一主题,以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切入点和出发点,探究我市在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建设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1.       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

(一)文明城市常态长效机制的科学内涵。长效机制,主要是指能够长期保证某一制度运行,使制度发挥功能进而得到良好的预期效果的机制体系。长效机制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长期有效的机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机制长期一成不变,相反,随着时间的推进,制度实施的环境要素不断发生改变,长效机制的具体内容也会得到完善与丰富,以适应新的实践环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长期且应该具备可持续性的建设过程。文明城市的长效机制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制度,本文所指的长效机制将重点从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管理机制、创新动力机制、协同治理机制,提供优质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涵养城市文化底蕴的宣传教育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

(二)常态长效是文明创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难点所在。首先,从理论逻辑来看,创建文明城市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载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文明城市创建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意愿的要求,用文明创建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其次,从实践逻辑来看,实践是不断向前运动发展的,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只有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创建活动始终坚持人民导向这条主线,确保文明创建以人民意愿为着眼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尺,从老百姓最关切、最盼望的实事难事做起,从百姓需求出发,在关注民情民意中来发动群众,共同解决与文明创建相悖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共享文明成果。再次,从创建程序来看,全国文明城市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都会进行测评,每三年重新总评,达标者继续保牌,不达标者则面临摘牌。稍有松懈,问题就会反弹、前功尽弃;唯有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功夫用在平时,才能避免出一阵现象,否则只能是为创建而创建、为整治而整治,人民群众不会满意,也背离了文明创建的初衷。

2.       衡水市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1.       现状

2021年是衡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一年,创城工作扎实起步,我市在创建过程中先后指定了《衡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衡水共创文明 志愿我先活动常态化实施方案》、《衡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日常工作考核办法》、《各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清单》等工作机制。近一年来这些工作机制正常运转,建设工作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经济产业、城市形象、基础设施、民众素质等多方面的进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市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已经尽善尽美,完全达到标准。相反,就现有的状况来看,我市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目标管理机制不全面、创新动力机制有遗漏、协同治理机制不紧密、宣传教育机制缺实效、监督考核机制欠力度,目前文明城市建设还处于政府推动下的运动,还未回归至以常规治理为主的基础上保持治理效果的长效化,这些问题分布在城市管理、民众素质、创建实施、城市考核等多方面。

(二)问题

1.目标管理机制不全面。目标管理机制是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有效开展的保障,是一个提纲挈领的总基调。衡水市的文明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在城市管理、民众素质提升方面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区的目标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具体目标和整体目标不完全适应。众所周知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要求是全覆盖的,而我们在实际的创建对标达标过程中还存在点位意识,未能真正做到全覆盖;各项创建工作开展过于注重短期目标,而没有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导致问题反复出现,既浪费了建设资源,效果又不明显,尤其是使得文明城市建设成果难以持续性保存。

2.创新动力机制有遗漏。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全国性的活动,但是创建工作过程中,一个城市不能有所创新,则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我市的创建工作开局良好,广大干部群众干劲十足,体现了一定的动力,但缺乏创新思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动力机制。首先,没有形成组织创新机制。各个工作分模块进行,但是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沟通框架没有搭建,导致容易出现工作分散现象。其次,没有建立信息化工具使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精力重点放置在整治老旧设施,没有针对全区制定整体性、阶段化的公共设施改进计划。在市政服务方面,没有基于文明城市的新要求,建立与时俱进的市政服务内容体系。三是在面对街面跨门经营、乱设摊、乱张贴等市容顽症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往往按照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经验,在迎检期间采用运动式的人海战术,以至于反复出突击整情况好问题再再突击整的循环过程,文明形态成效不够持久。四是面对一些市民乱搭建、乱堆物、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惩治措施,导致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效果不够明显 

3.协同治理机制不紧密。文明城市治理,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单位的责任,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乃至社会力量协同努力。我市目前的文明城市建设存在问题,与城市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首先,政府没有就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制定合理而明确的协同治理制度,致使治理工作缺乏规范性依据,具体的实施一般只能按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主观经验进行,降低了治理效力。其次,城市治理部门的工作组织缺乏合力,一般情况下,部门之间鲜少进行信息沟通,导致管理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而某些领域又处于管理盲区。最后,没有形成持续性、动态化的协同治理机制。

4.宣传教育机制缺实效。宣传教育,可以增加大众对于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了解,也可以影响民众的文明水平。民众文明涵养高,则能够为文明城市建设减轻压力,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我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充分发道德高的作用,组织了一系列配套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广大居民的文明素质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宣传教育缺乏实效,部分市民的文明素质有待提高、文明素养偏低。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民众素质有待提高,乱扔垃圾、乱贴乱画、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二是公众参与度、创建积极性不高,普通民众主动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文明城市建贡献力量的意愿不高。三是志愿服务意识有待加强。一个地区,志愿服务氛围如何,能够体现出该地区民众的素质水平。我市在创建活动中的志愿服务以政府组织为主,普通民众的志愿服务意识不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5.监督考核机制欠力度。监督体制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保证,虽然我市建立了一整比较健全监督制度,但是监督工作缺乏持续性,按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经验,往往创建迎检期间,大量地进行检查整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迎检过后监督工作立即减弱甚至出现停止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督缺乏持续性。我市制定了领导小组视察机制,由创城办领导带队,每季度或半年一次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未能在迎检结束后持续推进此项工作。二是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是检验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对建设工作中先进的成分加以鼓励,对其中落后的成分进行鞭策,进而形成积极的建设氛围。但是就我市的现状而言,其城市考核还不完善,其中不规范行为突出,首先就表现为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主要是督导式,即政府部门依据政府内部的监督情况进行考核,未将社会面的纳入其中,单一的督导式导致考核工作的随意性强,不能客观体现真实结果 

(三)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政府各部门的创建认知存在偏差。未能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作为一项长久的工作进行推进,存在迎检意识,缺乏常态长效。二是社会各界的创建意识不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工作,社会各界未能真正认识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故创建意愿不强烈,当政府在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进行被动式地配合,接受政府各部门的监督检查,被动式地进行整改,对标达标。三是居民个人的创建意愿不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才能将创建工作有效扎实地推进。但居民往往存要我的意识,被动式地参与,导致创建意愿不强 

2.创新意识不足。一是网格管理未充分发挥作用。创城领导小组、创城办、指挥部、划定的管理网格未形成一个常态化的综合管理平台,未发挥真正的作用,没有把网格化中心、综治中心、城管中队等部门的只能和社区工作人员整合社区大的网格综合管理平台。二是人工智能技术未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虽然主次干道、小区出入口等配备了摄像头等,单元门上安装有门磁,但是在街道、红绿灯路口、餐厅等未广泛安装传感器、红外线感应设备等物联网技术。三是大数据系统未进行开发。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未进行相 APP 的开发与运用,来不断转变市民的生活观念、行为和习惯。这些新的技术手段未有效运用或者缺失说明政府部门的创新意识不足,从而缺少了规范人们文明习惯的手段,降低了政府各部门执法整治的效率,削弱了文明城市建设的效果,就些都是由于创新意识不足导致的。

3.财政保障不充沛。一是人员配备工资问题,虽然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的攻坚时期,各街镇配足配强人员力量,成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办公室,借调人员,借调期间专门落实此项工作,但是往往在迎检结束后,抽调的人员各自回原单位,从而没有专人推进创建工作,纠其原因还是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编制、工资支持其从事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二是创建专项经费问题,虽然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的关键时期,一些紧急必须的资金进入快速通道,但是,对整体的创建工作需要的经费缺乏一个长远性的规划和考虑,导致后续工作开展存在困难。

三、建立和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 

1.健全目标管理机制。一是政府要真正消除点位意识,全市每个角落、每个点位都要按照测评标准,对标达标,做到全覆盖,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民参与,市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明显改善,创建工作不漏一人、不漏一处,确保无死角,无盲区。二是要进一步优化现有创城办的工作模式,将其持之以恒地推进,并且注重创建成果的后续维护和保存工作,在每一个类点位、每一处地方按照测评标准对标达标后,应继续推进挂图作战,在软硬件设施都达标后,进行持续地巩固提升,若出现不达标现象立即整改,从而形成常态。三是要进一步细化创建目标,根据推进的难易程度、整治情况、对标达标的时间节点对各项目标进行细化,如测评体系中有些硬件设施属于静态指标,有些软件设施属于动态指标,针对静态指标需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及维护,针对动态指标需要制定和配套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2.健全创新动力机制。持续创新公共管理的环境,城市要不断加大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积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建立起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把城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网络传输到智慧处理中心,在中心的统一协调下,把需要处理的问题反馈给各职能部门,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做到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使得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的联动更加方面,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3.健全协同治理机制。一是要不断完网格管理模式,即将区、街镇、社区分为具体的网格,完善网络化管理体系,在基层全力开展网格常态化巡查,将网格化管理落实到基层一线,确保我市的文明城市建设能够形成长效机制。二是要持续加强公共秩序的维护,加强条块协作的能力,避免权责交叉,出现重复管理现象或者出现无人管理的盲区,在市容环境、建筑工地等的监管或者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完善方面,政府各部门要通力协作,明确职责。三是要大力开展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志愿者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优秀志愿者事迹报告、优秀志愿者学习报告会,并利用各个宣传媒介进行志愿服务的专题报道,并精心培养一批有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如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名医指导、交通志愿者、便民服务等,发挥各行各业专业优势,进行志愿服务,弘扬文明风尚,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二)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和完善提供优质化服务的长效机 

1.健全保障机制。一是政府部门要对文明城市建设和后续的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城市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另外,加大文明城市建设活动的资金投入,发挥经济调控职能,引导资金流向必要的建设项目中和关键领域,避免经济资源的浪费,同时推进后续进展。二是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首先应当对公共交通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加大公共车辆的投放和车况改善力度,合理设置各个公交车站站点,同时保障公交车的道路有限使用权。其次是要完善市政设施。要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对各类无障碍设施、排水管、污水排放管等基础设施做到常态化巡查。对银行、学校、超市等居民生活相关设施,要合理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停车位,加强市内公共停车位的智能化管理,解决停车难问题。最后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社区图书馆、美术馆、游泳馆、健身场所等要加快建设和完善,使广大居民切实感受到创建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感受。三是要配足文明创建的专项资金,设置人员编制,支付其工资保障等。落实专人从事文明创建工作,享受应有的福利待遇,确保常态化地推进此项工作,而不是临时性借调人员,阶段性从事文明创建工作。四是对文明创建资金的规范使用进行公开公示。在有规范长远的财政保障的基础上,将财政预算纳入绩效评估,确保各项创建资金的规范、透明的使用,确保用到实处。

2.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一是要将现有的督查机制以一贯之的贯彻落实,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为创建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而不是为了突击迎检,进行阶段性地进行监督,这样就成为一个临时性的工作措施,失去了长效机制的意义。二要加大对政府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奖惩力度,确保机制的贯彻执行有力有效。在现有对执行不力者进行约谈的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完善与修改,细化考核细则,明确奖惩措施,而不是惩罚力度不够的约谈上。三是要制定社会各行各业及个人的文明条例,健全奖惩体系,加大对不文明的现象的惩处力度,促进各行各业与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行为。

(三)提高市民素质,建立和完善涵养城市文化底蕴的长效机 

1.要长期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和媒介,通过全方位的、广覆盖的宣传活动,以多种形式、多渠道、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可通过网络、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先进事迹报告会等进行文明传播,对其进行高密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使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每个人心中,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2.二是要发挥学校的作用,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对于文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手拉大的形式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带动家长及整个家庭养成文明习惯。

3.将舆论引导和强势整治相结合,让市民对不文明行为引起足够重视,受到教育,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通过舆论宣传和行为整治的双重操作,使得居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均能自觉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去 


2022年5月24日 10:5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