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行政学院     衡水市社会主义学院

衡水市情研究2022年第8期-总第243期-申士良

首页    市情研究    衡水市情研究2022年第8期-总第243期-申士良

 

 

 

 

8

(总243期)

 

中共衡水市委党校主  2022530 签发人:郑彦敏

 

 加强衡水中职教育发展的

调研思考

申世 赵玉 周顺栋

5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已颁布实施,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硬实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衡水中职教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市委党校课题组就如何加强衡水中职教育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领导批示:

一、现状与成就

近年来,我市把职业教育发展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目标,巩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1、规模持续扩大。不断推进县级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整体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截止2021年底,全市共23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7所,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学6所,教职员2867人,其中专职教2302人。

2、投入不断增长。中职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增速与普通教育基本持平,别是用于实训基地建设、校舍维修改造、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配置等方面的投入增长明显20182020年投7201715万元1875万元改造基础设施、更新设备。

3、教学改革有新效果。一是不断推进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信息化教学为重要载体,以多元教学形式为手段的教学改革新模式。二是以骨干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开1564个专业,建成省级骨干和特色专23个,市级骨干和特色专25个。

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新进展。探索双元制本土化、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校企合作模式,通过送教进厂、引厂进校、冠名招生、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新发展,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益。衡水科技工程学校与河北瑞丰科技有限公双元本土化合作模式,创+双主体办学试点,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5、人才培养有新进步。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加强职业引导、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提供就业服务,提高中职毕业生升学就业本领,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适应我3+2主导产业体系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2021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320人,就业人8250人,就业99.16%,直接就业专业对口85.62%相比2021年河北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7.35%,高出2个百分点。

二、问题和短板

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迫切需要解决。

1、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还未达到应有高度。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但是目前我市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还未形成。一是对中职教育仍存有偏见和认识误区,不少人对职业教育有低人一的刻板印象,在招生、就业、薪水待遇等方面,尤为明显。二是部分中职学校自身缺乏科学的发展理念,仍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放,简单以学为导向,很少研究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新的发展特点,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三是一些中职学校曲解国家职教奖励补贴政策,把国家给与中职学生补贴用于本校的普高学生,严重背离了国家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初衷。

2、职业教育还没有达到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并规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但是目前我市职业教育还没有达到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一是存在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多半不达标等问题。二是我市普高蓬勃发展,但是中职教育从规模、投入、师资、软硬件设施等方面都落后很多。这与新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融合发的要求不符,如何重新界定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的内涵、如何稳固其基础性地位等问题,我市亟待出台新的实施办法。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形成。一是部分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中职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二是虽然许多中职学校都校企合,都在努力实现产教融合,事实上很少能真正有效实施,即使有所推进,效果也不很理想。部分中职学校为就业率考虑、企业为短期用人考虑,造成很多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

4、师资队伍建设尚不能支撑起我市中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力量不强,尤双师教师严重缺乏。一些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学校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在职教师学历提升难、不对口,兼职的教师不好用、进不来。目前我市大部分中职学校师资来源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很难从企业招聘到合适的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

5、教育环境仍需优化。目前我市中职教育的内外环境仍需优化,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出台较晚,甚至迟迟没有发布,没有及时跟进;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遭遇不少歧视,面临很多壁垒,工资待遇比较低,提升进步空间有限;部分中职学校在立德树人、育人成才、全面发展方面,尚有缺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加强衡水中职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观念彻底转过来。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滚滚浪潮,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努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首先,要在认识上破除过重普轻的传统观念,树立职业教育适合的教的新理念。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并规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这有利于塑造社会共识,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建议在全市大力度开展职业教育法的宣介和学习,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并且办几件实事、急事、难事,切切实实解决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其次,明确中职学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地位。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储备。当前我市中职教育基础性地位不牢固,需要从思想理念方面加快转变,明确没有中职教育牢固的支撑,难以为企业输送发展所需的大量技能人才,难以不断实现企业的工艺革新和技术进步。

2、地位真正升起来。一是高度重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问题,采取强有力举措,确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二是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加大投入,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软硬件建设,使整体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档次。三是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就业和升学为导向,结合人才成长需要,确立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紧紧围绕我 3+2主导产业体系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重点分析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及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等因素,量身定制专业,确定重点发展目录,并确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兼顾中职毕业生成长进步的需要,无缝对接我市高职院校专业,打造与之对应的优势专业,努力培养支撑我市产业发展、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四是统筹调配全市中职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及时调整,整小、散、弱、学校,重点培育规模大、实力强的中职学校。五是培育示范,加快推动落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通过争取中央财政专项奖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集中力量在我市建成一批在办学、管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职学校和品牌专业。

3、产教有机融起来。一是进一步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增强中职学校与本地产业发展、企业需要的契合度。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企业)与教育之间的全要素、全方位的深度对接与交叉融合。建议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发挥财政税收激励作用,推动建立健全我市中职学校与当地行业企业会商联络机制,为深产教融合、校企合发挥更大作用。二是依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各县市区政府与教育、发改、财政、国资、工信等部门协调沟通,就企业尤其是国企举办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专门研究,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学校属性、财政投入、收费标准、师资建设等规定,落金融+财政+土地+信组合式激励政策,建立健全我市产教融合政策执行落地情况的监测机制。三是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学习借鉴浙江山东等地先进经验,积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我市企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企业以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支持企业设置专职或者兼职实施职业教育的岗位,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订、质量评价、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与中职学校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和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和数字资源,并进行动态更新。四是建议出台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的优惠政策,在金融、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和奖励。

4、师资全面强起来。增强我市中职学校师资力量,加强我双师中职教师队伍建设,首先,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或者从职业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高新招聘,补充空缺的中职教师编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其次,强化现有中职教师的全员培训。遴选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背景的高校承担,吸收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稳定参与本领域专业教师培训。第三,要加强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完双师教师认定标准及相关管理规定的指导性文件,通过考核与激励等措施有效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和全员轮训制度。第四,要选好用好兼职教师。有效充实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与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协同合作与激励机制,吸引资深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担任兼职教师将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带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五,每个中职学校固定一部分教师,另一部分教师属于流动人员,采取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中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同步运行、融合进步。

5、环境坚决优起来。一是优化中职事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对照国家职教政策、法律法规,根据我市具体实际,制定完善我市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二是优化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破除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门槛,消除用人单位设置的妨碍中职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比如对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适当降低学历要求,营造中职毕业生公平就业成长成才环境。提高工人待遇,对作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与优厚奖励,形成浓厚的激励和崇尚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少年主动学习技能,主动选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发展道路。三是优化立德树人的校园环境。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职学校做好文化育人设计,凝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强化制度规范和监督约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打造立体生动、入脑入心的思政课堂和思政活动,让思政教育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坚持德技并修,探索厚植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塑造阳光自信、团结协作、遵规守纪的品格,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2022年6月2日 08:52
浏览量:0
收藏